新闻动态Position

你的位置:bsport能玩么 > 新闻动态 > 震惊!基层减负“越减越负”竟然是“自找的”!

震惊!基层减负“越减越负”竟然是“自找的”!

发布日期:2025-05-22 08:45    点击次数:103

当前中央多次部署要给基层减负,取得了一定的效果,但是部分地区基层却是越减越负。剖析原因,我们不难发现,一是来自上级政府给基层施加的压力,一是来自群众日益增长的对基层治理能力的多元化需求的压力。

这些都是我们能够发现的。除此以外,基层越减越负是因为热衷于“自我加压”。是自找的。读到这里,你是否感觉不可思议,别急,接下来我们就共同探讨下这个问题。

首先我们来剖析下自我加压的原因,我认为无外乎是以下几点:

一.为了谋求晋升

我们都知道职级职位是有限的,而想要争取的人不在少数。形象的比喻就是官员在进行一场竞赛,胜出的就能够晋升。那些积极谋求个人进步的官员,渴望交出一份比同级官员更加漂亮的“成绩单”,而现实情况是“僧多粥少”,这更加剧了竞争的激烈程度。

例如各个乡镇之间搞创新比拼就说明了这一点,为了不当后几名,都使出了浑身解数,“八仙过海,各显神通”,每个人都是在绞尽脑汁“创新”,但是在乡镇就有数的人能搞什么创新呢,无非就是换了一种形式,徒增工作量罢了,具体任务还是摊派在基层工作人员身上,因此增添了他们的负担。

同时,随着经济的发展、社会的进步,上级对于基层的考核指标也是“与时俱进”。过去是唯GDP论英雄,谁的经济搞得好,谁就是上级领导眼中的红人,各种政策福利倾斜就都有了。而现在,则是更加的复杂,而且不能再像以前一样的可量化,这样带来的结果就是给了基层很多可夸大的空间。

我们看热播剧《县委大院》一开始就是光明县数据造假,最后直接导致书记免职。但是“如果你中规中矩的完成任务,是不会引起领导重视的,所以大家都会夸大一点。”

再回到基层领导自身,乡镇政府的一把手大多在四十五岁上下,这类基层干部往往希望能在最后的职业生涯回到县城,因此有较强的动力自我加压,除了要求完成规定的工作以外,还会要求完成一些额外任务。

“上面一句话,底下跑断腿”。一把手拥有绝对的话语权,但凡一把手要求的工作,下面只能是不折不扣执行,从而增加了基层工作人员的负担。

二.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

还是以《县委大院》播出片段为例,光明县作为贫困县,与富庶的邻居九原县形成鲜明对比。各种政策项目都倾斜于九原县,而胡歌饰演的梅晓歌作为县委书记只能使出浑身解数争取资源,来使得全县人民能够生活好一些。

资源的有限性使得各基层政府不得不为争夺有限资源而主动加压。上级政府在发包项目的时候,绝对不会“一碗水端平”,更不会做到平均分配,而是搞竞争发包,这就造成了“弱者恒弱,强者恒强”的情况。

基层政府往往面临的是:一缺经费,二缺人才,为了争取到财政支持以及更多的编制名额,基层不得不自我加压,与同级单位竞争既能体现对上级的拥护和支持,而且在竞争中能够获取有限资源。

就拿“示范点”、“先进点”举例,对于乡镇政府来说是莫大的激励,一旦成为了优秀典型,不但可以争取到更多资源,改变资源匮乏的困境,而且能够发展经济,从而争取更多项目。

“示范点”、“典型点”的诱惑着实很大,而考核的标准难以精准衡量,导致基层工作人员难免会产生这样的做法:夸大工作成绩,虚假创新,生产大量官样文章,留痕作业日趋精美……从而主动给自身增加负担。

三.为了规避责任

根据国内外的政府官员的研究显示,只要就是两大方面,一是邀功,二是避责。当前,随着问责机制的不断强化,导致官员从谋求政绩最大化逐步转为谋求责任最小化。有权必有责,基层政府官员在行使权力的同时,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。高强度的问责一定伴随着更激烈的避责行为。

出于避责的目的,各个基层政府在上级检查考核前,不得不熬夜赶制表格、填写表格、完善检查档案、补充档案、增加档案……以此来规避可能发生的不良考核结果,此类自我加压加码的情况,往往在迎检前“登峰造极”。“临阵磨枪,不快也光”可以说是发挥的淋漓尽致。

基层干部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留痕管理上,日常的正常工作推进就会迟缓,从而工作负担也会加重,群众的不满也会加剧。

基层减负“越减越负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,“管中窥豹”在这里是不适用的,更应该用“冰山一角”来形容更为恰当。如果只是看到表面,那就是相当于“隔靴搔痒”,不能够解决实际问题。越减越负的情况将会更加剧烈。



Powered by bsport能玩么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TOP